《情诗简史》,郦波 著,学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邪》这首诗,是古代情诗中的一首短章极品。你听,它根本就是一种呐喊,一种誓愿。
诗云: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首《上邪》是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惊天呐喊、惊世誓言。
这个“邪”字要读yē,是个语气助词。“上邪”,就是苍天啊,我们指天为誓。“我欲与君相知”,这里相知就是相爱。“长命无绝衰”,命者,令也,而这个衰弱的“衰”字,在这里要读cuī,即减弱,我的爱不会一点点地减弱,我对你的爱海枯石烂,天崩地裂都不会变。
我们现在说海枯石烂,其实源头都从这儿来。这首诗直接从眼前的景物开始,“山无陵”,但是这句话被《还珠格格》改动后,很多人都以为是“山无棱”。平心而论,这应该是作者琼瑶的一个下意识误读。那首主题歌中唱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其实就是对“上邪”的直接翻译。琼瑶的误读,从心理学上说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想当然地解释成了山峰没有棱角。其实如果你去西部的话,看很多馒头山很圆柔,谈不上什么棱角。
那么,“山无陵”是什么呢?
从训诂的角度上来讲,陵就是地面上凸起的部分,所以我们又说丘陵,又比如皇帝的陵墓,就是指在地上凸起的部分,所以“山无陵”,就是说除非高山变成平地。“江水为竭”,是说除非江河干得一点水都看不到。“冬雷震震”,除非冬天打雷。“夏雨雪”,这个下雨的“雨”字,这里用作动词,应该读作(yù),就是夏天下雪。“天地合”,天和地重合在一起。“乃敢与君绝”,到那个时候我才敢对你说出一个“绝”字,这个“绝”就是爱情的尽头。
这个姑娘在发誓,在呐喊,“上天啊,我要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除非高山变成平地,除非江河干得一点水都看不到,除非冬天打雷,除非夏天下雪,除非天和地重合在一起。到那时我们的爱情才能有一个尽头”。你看,这个热恋中的女子,她的语言质朴,参差不齐,毫无修饰,却有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后人评价它是短章中的极品,也是情诗中的极品。它所表现出来的痴情,它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它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力量,都是让人震惊的。后来毛润之先生给病中的儿媳邵华写信,信中就有一段话说,“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些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这时候,突然又加了一句“《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这是为了要邵华多读《上邪》,从《上邪》中获取一种力量,要坚强,不要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以事业为重,要像这位女子执着地追求爱情那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影响之大。
唐代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世人公认是受了《上邪》的启发。
词云: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菩萨蛮》,明显师法《上邪》,甚至更有过之。我们不知道这个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誓愿的,到底是位姑娘还是位小伙子。爱恋要休止,除非到了郁郁葱葱的青山溃烂,秤锤能在水面上漂浮,只待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彻底干枯。参辰二星,白日同时出现。“参”和“辰”是星宿。参星在西方,辰星就是商星,在东方,两星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然后是说,北斗星回到南面。这份恋情永远不能断,除非是那半夜三更里太阳再出现。
为了保证誓言的实现,所举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里,最后一条更是决然不可能的。《上邪》里,“山无陵”,有愚公移山的典故。“冬雷震震”,我们也曾经听到过。“夏雨雪”,窦娥的冤情惊动了上天,夏天也有可能下雪,但是天地相合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菩萨蛮》里的最后一条,半夜三更看到太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不论是《上邪》还是《菩萨蛮》里的爱情誓言,它们的力度难分伯仲,一脉相承。
爱情中的男女,为情所包裹,赌天发誓,海枯石烂,此心不变,一副天真烂漫、非常可爱的样子。
很多人和我一样,每次评点这首《上邪》的时候,都会拿出《菩萨蛮》和它对比。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倒不是分析二者的一脉相承,而是要去看另外一首和它关系更密切的诗。
《上邪》是汉乐府之作,郭茂倩在《乐府诗集》里编入《鼓吹曲辞》的《铙歌十八曲》。
《铙歌十八曲》本来是汉乐府中的郊祀之歌,就是在野外祭祀,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北狄西域之新声,但具体的表现却十分复杂。其中很多诗歌诗意难晓,风格多样。《上邪》这首作品前后,有一首作品与它紧密相连,闻一多先生甚至认为两篇作品应该合为一则,这就是《有所思》。
诗云: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很多学者认为,这首《有所思》应该和《上邪》合在一起读。它所描绘的正是那个姑娘从美好的爱情誓言回到了残酷的现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意思就是:我所思念的人啊,就在那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拿一只我心爱的玳瑁簪吧,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可是,我听说你有二心,我心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以后,不再思念你,我要与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连兄嫂也可能知道了此事。哎呀,哎呀,我是多么伤悲!听到屋外秋风中鸟儿在飞鸣,我的心更乱了,一会儿天亮以后,我想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开始先写她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予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明自己之意?经过一番精心的考量,她终于选择了双珠玳瑁簪,就是用玳瑁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而且还嵌了两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是精美绝伦的饰品。但是,姑娘意犹未尽,还要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仅仅从她对礼物的重视,不厌其烦地层层装饰,就可以看出她内心对那份爱的执着与看重。这个女子和《上邪》中那个对爱情无比忠贞的女子,她们的用心是一模一样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爱情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爱情风波严重的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别人,简直如晴空霹雳。骤然间,爱的千般柔情化作了恨的万般力量,悲痛的心燃起愤怒的烈火。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折断,再是砸碎、摧毁、烧掉,仍不能发泄心头的愤怒,复又迎风扬其灰烬。“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的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是何等决绝。后人评价此情是望之深,而怨之切。
“相思与君绝”以下,写其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种种矛盾大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蕴。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情绪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妃呼豨”的长叹,这个“妃呼豨”,闻一多先生认为“妃”应该读作“悲”,“呼豨”读作“歔欷”,就是一声长叹。长叹声中,姑娘听闻秋风阵阵,野鸟悲鸣,使她更加柔肠百转。然而,她的性格又让她理性自信:只等东方皓白,当阳光出现,我的心就会告诉我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爱情的难题。最后这个转折、这种自信,一笔勾勒出这个热情的女子心地之皎洁与光明。
清代学者庄述祖、近代学者闻一多,都以为《上邪》应与《有所思》合为一篇来读。当然,有人主张先有《上邪》誓言,然后又有爱情的波折;也有人认为应该先有《有所思》,然后两人冰释前嫌,再进入爱情的誓言。不论怎样,余冠英先生认为《上邪》与《有所思》,“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这两首唯美的情诗放在一起,更能够看出这个美丽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她敢爱敢恨的性格与人性的丰富。
多么清爽的汉乐府啊,“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延伸阅读:好书推荐|《情诗简史》
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hstj/wxys/202203/t20220326_10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