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4-04-09 来源:文汇报
分享:

《强国经济学:中国理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周文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2月

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反思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赢得了世界的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基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说还显得非常零碎,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具有严密逻辑的中国理论和当代政治经济学,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中国经验,而是一直在沿用西方的概念解释中国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学者出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迷信”和“崇拜”,这妨碍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特别地,中国一些经济学者早已对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形成“路径依赖”。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他们往往简单化地将其归结为学习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成果;而每当经济出现问题,他们要么责怪西方理论没有得到很好遵从或运用,要么不自觉地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和理论依据。这种格局和状况,容易使我们丧失理论自信,甚至掉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之中,从而误判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回顾中国40多年的诸多改革,可以发现,不少源自经济领域自下而上的实际操作者的行动被中国的经济学者发掘总结,并以某些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无法理解或似乎不严谨的概念不断被中国高层决策者采纳,它们经不断试验,进而以直白、朴素的语言形成权威的改革文件。基于这些概念的改革最后向全国推广,形成浪潮并取得了成功。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理论、共同富裕和对外开放等。正是这些在西方经济学里很难找到的中国概念,实际上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点火器,启动了中国40多年的经济改革,推动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可以说,正因为中国没有遵循西方的教条,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才以雄辩的事实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

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现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发展来看,都与“西方”息息相关,是西方经验的总结。而且,西方学者所拥有的经历、背景决定了任何西方学者都不可能准确解释中国问题,更不可能解决中国问题。一味地用西方范式解释中国问题,用西方概念去裁剪中国现实,用西方理论去指导中国实践,结果一定是难以解决中国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准备和主体意识,更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没有主体性,经济学便不能解释中国问题,更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中国奇迹成就中国道路,两者相得益彰。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我们不但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要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今天中国问题已成世界问题,中国现象已成世界现象,解答中国谜题本身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的崛起对西方概念形成了挑战,中国的崛起和对西方的超越使得西方的概念和学说越来越难以针对中国问题提供准确解释。中国的发展有着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所没有的丰富素材,是一座构建经济学理论的富矿。中国的学者要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汲取和升华经济理论的中国元素。当前,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任务是,不但要解构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更重要的是对经济学的西方概念进行“术语革命”,进而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术语“创造性”重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逻辑体系。中国的学者有义务和责任对西方概念进行解构和改造而不是坚守和盲从,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强国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超越透视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中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家的角色与作用不同,中国政府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中国经济改革并不是简单实行市场化,实质上是对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30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总是囿于市场与政府相互替代的观点,从而始终无法消除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而中国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清醒地意识到,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改革的核心,经过不断调整,现在定位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要始终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的体制框架支撑了中国40多年的经济发展奇迹。所以,不是中国经济改革复制了西方经济理论,恰恰相反,是中国经济发展丰富了经济学理论的内容,为经济学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中国向世界呈现的是取得经济成就的大国形象,这在本质上是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对西方的超越。

国家繁荣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确保现代经济体系持续繁荣的坚实基础。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没有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深厚物质支撑,一切虚拟经济都无法实现繁荣与发展,虚拟经济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但是,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脱实向虚”趋势,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为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与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这些进一步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因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成为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摘自《强国经济学:中国理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前言)


延伸阅读|好书推荐:《强国经济学:中国理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