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夏 著 蓝雯轩 绘,中信出版社,2024年2月
故事中那根叱咤风云、打遍天上人间、一现身就嘭嘭作响的金箍棒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九转镔铁”“天河镇底神珍铁”“如意棒”“灵阳棒”等。
据说,金箍棒诞生在鸿蒙时代。那时天地初开,宇宙一片混沌,像人类的想象一样缥缈无边。他的诞生就像一个梦,似乎跨越亿万年,又仿佛在一瞬间。500 多年前,有一个叫吴承恩的作家,在他的长篇小说《西游记》里称其为“如意金箍棒”。
关于这根棒的身世,《西游记》从太上老君炼铁讲起。我们往更久远追溯吧,金箍棒一定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宁静和孤独的时光——他的一生并不总是石破天惊、震天撼地。起初,他的每一个粒子在元气中盘旋、游散。直到盘古开天地,这些粒子才沉于土,参与山川河流的生长和演变。亿万年之后,他成为巨大岩石的一部分,被埋在深深的地底。
到了神话时代,东土出现三清、五老、六御,西天产生佛陀、菩萨、罗汉。他们谈经论道、修身炼法,有的能呼风唤雨,有的会变化万千,还有的能移山填海。在众多神仙中,有一个骑着青牛的白胡子老头儿,叫太上老君。他法力无边,特别喜欢炼金丹、造兵器。谁要是吃了他的仙丹,准会长生不老;谁要是得了他的兵器,定能战无不胜。
有一天,太上老君飞过一座山,突然停云止步。他眼运金光,看到山底有一块巨石,蕴藏着神奇的九转镔铁。
“我要把他炼成一根如意铁棒!”太上老君想。于是他一挥拂尘,高山崩塌,地面开裂。石头从裂口升上天空,闪着耀眼的火光。太上老君把石头投进八卦炉,用三昧真火炼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中流出铁水,被老神仙灌注在笔直的岩洞里。等到铁水凝结,山体冷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月。
天工挥舞巨斧,把大山劈开,金箍棒的真容显现了出来:他全身乌黑铮亮,两头金光闪闪,棒体铸刻着“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这“如意”二字,是说金箍棒的神妙之处——他能随心所欲,大可顶天立地,小可纤若毫发。
虽说金箍棒能大能小、可长可短,性子却有些骄慢。如果不是功盖古今的英雄,他决不能如他所愿!在众口相传的故事里,只有两个人物使用过金箍棒:一个是治理洪水、卒定九州的大禹,一个是斩妖除魔、前往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传说在远古时代,大雨倾盆,洪水滔天,人间沦为一片汪洋。大禹接到尧的指令,前来治理肆虐多年的洪水。他决定疏导江河,让滔滔洪水流入东海,却少一根“定子”来测量江河湖海的深度。于是,他骑着应龙飞上九天,向太上老君借一件宝贝。当时金箍棒正矗立在南天门外,听说大禹到了天庭,马上变作一根细针,飞到他的手上。整整十三年,金箍棒帮助大禹定风波、量水深,成功治理了大水,得名“定海神珍铁”。
英雄治水有功,金箍棒却被遗落在海底。直到有一天,东海来了一个尖嘴缩腮、身躯不满四尺的猢狲孙悟空,想向东海龙王借一件兵器。当时金箍棒困在海底已久,早就想重出人间。当孙悟空说一声“太粗太长,再短细些”,它就变作绣花针的模样,方便孙悟空随身携带,把他藏于耳窝里。此后的几百年,孙悟空携金箍棒大闹天宫,被如来佛镇压在五行山下;又用金箍棒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不世之功。
这就是金箍棒广为人知的身世——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故事便戛然而止。
金箍棒如今在哪儿?在哪个英雄手里?谁也说不清。他是否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你念一句“太粗太长,再短细些”,就飘然来到你的手心?
闭上眼睛,让独属于你的世界重回神话时代,将金箍棒的传记续写下去。
延伸阅读|好书推荐:《从前有个金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