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剪影》,弯弯 刘雪纯 著,中国和平出版社,2024年5月
把一堆散乱的剪纸作品变成一本图画书,需要几步?
一开始,图画书作家弯弯觉得这个事情不会太难,毕竟她已经出版了10本图画书。作为美术编辑,她还设计制作了60多种类型不同的图书。
可是,当她一股脑儿扎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要把一堆剪纸变成一本书,也就是创作这本《妈妈的剪影》的过程,比她想象的要难多了。
一个念头,从妈妈的“百宝箱”开始
有一天,妈妈在整理她的木箱,那是她的“百宝箱”,弯弯也凑过去看。当妈妈从里面捧出了厚厚的一摞,五六个大大小小发黄的本子时,弯弯并没有太在意,只是随手接过一本。但是一不小心,书里面夹着的剪纸掉了出来,一张张红红的剪纸飘到了地上。
瞬间,弯弯儿时的记忆一下被打开了。那时,全家住在湖南农村,妈妈是一个连省城都没有去过的女子,却突然说要去新疆学习剪纸,只因为爸爸拿回来的报纸上有一个公告。上面写的是乌鲁木齐开设“中国民间剪纸学习班”,中央美术学院的靳之林教授讲课。
一般人学剪纸都是就近,看样学样,日积月累,自然“熟能生巧”。而妈妈竟然要远去新疆学习,独自一个人,经过七天七夜、赶三千五百多里路,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只为了学习剪纸。现在回想起来,妈妈自己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大家都说她这是“高射炮打蚊子”。但是,至今想起那次求学,妈妈仍然很庆幸——正是“大师”的启蒙、开导,指引着她走到今天。她一直记得当时靳教授的一句话:“艺术,不要模仿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不用现成的方法去做艺术表现,才能逼出只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妈妈叫刘雪纯,是画家,也是剪纸艺术家。
妈妈不喜欢按照套路剪纸,她喜欢随性地让剪刀与纸直来直去,把刻在脑子里的画面和想象中的味道剪出来。耕田种菜打农药,刺绣裁衣摆小摊,样样都是她的生活经验,是闭上眼睛就活灵活现的样子。正是这种对剪纸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她的作品独一无二。
看着掉落在地上的剪纸,跟自己年龄大致相仿,上面有家人的生活痕迹,还有一张是弯弯在妈妈肚子里的模样。弯弯感慨道:“它们仿佛是时光的信使,携带着妈妈从青春少女到为人母亲的温暖记忆。当我看到这些被尘封多年的剪纸作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充满了妈妈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它们是如此可爱,却被岁月遗忘在角落里,实在是太过可惜。
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念头在弯弯的脑海中萌生——她要从自己的视角编一条绳子,把这些原本彼此并无联系的“珍珠”串起来,做成一本有故事的剪纸图画书,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妈妈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一个好故事,但不能只有“爱”
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弯弯很快找到编辑,把自己的思路大概说了一下。编辑给出的意见是,以剪纸为表现手法的图画书,市场上已有不少,比如《云朵一样的八哥》《我是花木兰》等。但这个点并不是很新颖,如果要做,首先得把故事打磨好。
故事要有一个核心,这个故事中,“爱”肯定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于是,创作团队提炼出了一句话:“以爱为名,共度美好时光。”除此之外,还要把关于“爱”的内涵丰富起来。
创作开始了,一方面,弯弯努力捕捉着剪纸背后妈妈的心路历程,试图将那些隐藏在纸间的情感与梦想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让读者能够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这一步,弯弯想了很长时间,她需要把复杂的亲身经历简单化,如何取舍成了一个难点。另一方面,她还要考虑在构图与色彩之外,如何用最恰当的视觉语言来展现剪纸的魅力。
弯弯既是作者,又是美术编辑,她可以随时把文字创作和设计构图的工作融于一体,当然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她把所有的剪纸放到Indesign软件里,在筛选、排版的过程中,文字讲述和画面呈现竟然逐渐清晰了起来。画面里的主角是妈妈,主线是成长——一位喜欢弹琴、刺绣、量体裁衣的姑娘成长为一位快乐的妈妈,和爸爸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读者也跟随一个女孩的成长、一个小家的变化,去感受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妈妈的剪纸风格独特、稚拙、随性、有生活气息,但也散乱,要将这些零散的元素组合成一个连贯且富有吸引力的故事,需要精心的构思和编排。
弯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一幅剪纸,试图理解妈妈创作时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这些感受去重新构建部分画面。比如,回乡下种地的那个画面,原来是没有禾苗和池塘的,为了配合文字,让画面更饱满,弯弯用软件添加了很多细节。还有庆祝丰收的画面,则是根据一些剪纸的局部,用电脑重新拼接、补绘出来的。
在谈到作者与美术编辑双重角色的体验时,弯弯说:“在创作过程中,我要时刻保持着敏锐与激情。我深知,每一个决策、每一笔色彩的运用,不仅关乎艺术的呈现,更承载着对妈妈的敬爱和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尊重。每一次灵感迸发与困惑挣扎,都是我与这本书深度对话的时刻,也是我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见证。”
一帆风顺?想想就不会这么简单
看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总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弯弯琢磨了很长时间,发现问题出在颜色上。妈妈原先的剪纸作品多为大红色,这种色彩虽然在传统剪纸中具有独特的韵味,但对于一本要给孩子们看的图画书来说,显然不够丰富。
怎么办?那就回到原点,去好好研究一下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内涵。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传承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审美情趣、生活理想和实践经验,具有表意、抒情等多重社会价值。
弯弯记得,和平社曾引进过一套剪纸艺术的作品,“爱与勇气大师剪纸图画书”,她又找来插画家郁蓉的作品《云朵一样的八哥》,仔细研究;还有《两姐妹上学》等另外,马蒂斯剪纸的配色也很有特色,他的许多颜色强烈且富有张力。弯弯一边参考,一边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调试。
参考了很多作品,编创团队感觉都跟《妈妈的剪影》想要表达的含蓄和温暖的气质不太适合,于是推翻重新调色。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弯弯希望通过颜色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她开始根据自己的感觉给色彩定调:快乐的姑娘一开始用粉色,营造出轻快、美好、浪漫的氛围;伴随着她的成长,颜色逐渐变化,慢慢变红、变黄、变绿、变橙,最后实现梦想时,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还有一些颜色专门用来营造氛围,比如亭子里照在两个人身上的朦胧月光,那一抹清冷的色调传达出离别的伤感,无需言语,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朋友们聚在一起围炉夜话的场景中,蓝灰调的身体边缘染上了丁点儿暖黄的火光,暗处的猫头鹰眼睛闪闪发亮,画面充满了诗意。多种颜色的渐变运用,既是剪纸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染色技法,也让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细腻的情感。
在为爸爸妈妈抱着孩子摘果子的那张剪纸重新上色时,弯弯更是格外用心。在剪纸的轮廓里,大人、小孩、草丛、果子,从一个色彩到另一个色彩的过渡,让画面增加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意味,却丝毫没有削减剪纸特有的韵味。这种温婉的色彩渐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与温暖。
镂空设计,让剪纸的呈现一目了然
在创作过程中,弯弯常常陷入纠结和困惑。有时候,为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颜色或者一个最恰当的布局,她都会反复修改多次,甚至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思考如何让这本书更加完美。但每当感到疲惫和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妈妈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剪纸,弯弯又充满了动力。
那么,如何更好地表达剪纸的特点?编创团队想到了激光雕刻,大家想要让这本图画书更加生动、立体。
首先是封面。封面运用了镂空叠色设计,专色桃红色护封搭配淡黄色内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样的色彩的搭配正如剪纸所蕴含的情感,温馨而动人。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弯弯讲到:“剪纸有时会使用几张彩纸一起剪,出来的效果就是这种叠色的感觉,我们将这一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封面设计中,以展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张激光雕刻的镂空跨页,极大地展示了剪纸的艺术效果。读者翻开这些页面时,能直观地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精妙与细腻,那镂空的图案如同妈妈的剪纸作品一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张力。
为了避免激光雕刻产生断裂,身为美术编的弯弯需要将过于纤细的连接处稍微调粗一点儿,但又不能影响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只能局部做细微的调整。特别是乘火车的画面,细碎且繁复,需要极大的耐心。
经过多个日夜的努力,《妈妈的剪影》终于在2024年5月母亲节之际呈现在大家面前。第一次拿到新书时,弯弯很欣慰:“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我和妈妈共同的心血结晶,是我们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的体现。”
回顾整个创作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让弯弯感到无比满足。她相信,《妈妈的剪影》将会成为读者们心中一本珍贵的读物,他们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力量。
作者:弯弯 常炯辉
延伸阅读|好书推荐:《妈妈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