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叶嘉莹 著,活字文化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
我真的觉得沈先生在我们女性的作者里边是一个集大成者。钱仲联先生作有《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他说沈先生是“地彗星一丈青扈三娘”,他有几句评语说:“三百年来林下作,秋波临去尚销魂。”“三百年来”是指清朝以来,“林下”指的是妇女的作品,到最后结束“秋波临去”之时尚能令人销魂,写得如此之动人。
到沈先生的时代,我认为真的是不同了。我们看到早期的“歌词之词”,男子的歌词对于他的诗是一种背离。女性的词对于她的诗是继承。从《诗经》开始,《诗经》里的《谷风》《氓》都是写那些不幸的妇女的遭遇,当然也有幸福的妇女。
总而言之,女子是写她真正的感情,女子是写自己的悲欢离合,自己真正的内心的情意。词跟诗是一个系统传下来的,只是观念不同。
李清照的时候认为有些激昂慷慨的句子不能够写到那些婉约的小词里边去,可是经过从北宋到南宋,从“歌词之词”到“诗人之词”,有了苏辛之出现,再到徐灿的时候这个观念演进了,所以她可以把这些激昂慷慨之情都写进去。秋瑾的时候很强调女性革命的思想和意识。而到了沈先生的时候,女子跟男子无论是在教育方面,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研究方面几乎完全都平等了,她不需要再像秋瑾那样去争取妇女平等独立的地位了。而且,沈先生她不但是一个词人,同时也是一个学者,所以她不但是“词人之词”,而且是“学人之词”。
左:沈祖棻先生一九四六年像 右:沈先生一九七七年像
这些女子都经历了一些乱亡,李清照经过北宋南宋之际的乱亡,徐灿经过明清之际的乱亡,沈先生也经过了一个抗战的时期。可是沈先生的词不再是李清照那样的词,也不再是徐灿那样的词,她写出来的词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沈先生曾经写过几首《浣溪沙》的小词,我们十首取二。其《涉江词》前序云:
司马长卿有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然观所施设,放之则积微尘为大千,卷之则纳须弥于芥子,盖大言小言,亦各有攸当焉。余疴居拂郁,托意雕虫。每爱昔人游仙之诗,旨隐辞微,若显若晦。因效其体制,次近时闻见为令词十章,见仁见智,固将以俟高赏。
沈先生的这一组词写得非常好。大家知道,古代的词不但是有“歌词之词”“诗人之词”,到了南宋的末期有所谓“赋化之词”,用比兴喻托来写。南宋词的比兴喻托常常是用长调来写的,像《乐府补题》咏“白莲”“莼”“龙涎香”就是用长调来写。沈先生用小令来写比兴之词,写得非常典雅,写得非常深隐,是难得的好词。不但在女子之作中是难得的好词,就是在男子之作中也是难得的好词。
词的演进,不但是词的本身在演进,词的观念也在演进。本来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意义的,本来只是“歌词之词”,可是清代常州派的张惠言就从这小词里边看到了比兴变风,看到了有这种深远的意味。
常州词派的继承者周济就比张惠言更进一步,他认为,不是只写个人的悲欢喜乐就是比兴寄托,所谓“比兴寄托”一定要“感慨所寄,不过盛衰”,一定要关系到国家的危亡盛衰,这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作品。周济还提出来“诗有史,词亦有史”,像杜甫的诗篇都是反映天宝年间乱离的历史,诗是可以反映历史的,词也是可以反映历史的。经过了明清之易代,果然清词里不少作品都是反映当时历史的,所以有了所谓“史词”,多是清初的作品;而到了晚清,鸦片战争以后,晚清词人所写的都是反映国家盛衰事变的小词。所以你看,这个小词就很妙,从给歌女写的歌词居然演化到反映国家盛衰兴亡记载历史的歌词了。沈先生看到了前朝词这么多的演化,她又经历了中日战争的事变,所以她真的是“诗有史,词亦有史”,她真的是把历史写到小词里边去了,而且用这样深隐的比兴寄托,这样典雅的词句,写出这么美丽的词篇。如其第一首:
兰絮三生证果因,冥冥东海乍扬尘。龙鸾交扇拥天人。 月里山河连夜缺,云中环佩几回闻。蓼香一掬伫千春。
写得非常美,真的是词,这样的幽隐深微。她写什么呢?写的是历史,写的是日本侵华的战争。“兰絮三生证果因”,佛教里边讲因果的关系,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做者是”。你种了好因就应该得好果,你如果种的是芬芳美丽的兰因,你就应该得兰果,如果你跟这个人有很美好的感情,你们就应该有幸福的生活。
可是怎么会是絮果呢?飞絮飘萍,就像那柳絮,随风飘荡,不能够聚在一起。为什么种的是兰因得到的是絮果呢?种什么因没有得到什么果呢?“兰絮三生证果因”,中国跟日本的关系真是恩怨情仇,唐朝的时候日本派那些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后来日本竟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历史的演进,回头看一看真是“兰絮三生证果因”。
“冥冥东海乍扬尘”,日本在东方,“尘”就是烟尘、战尘,战争又兴起了。“龙鸾交扇拥天人”,当年发生西安事变,蒋介石本来是不主张抗战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同意和共产党联合抗战。“交扇”,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要用交扇。杜甫的《秋兴》里写到“云移雉尾开宫扇”,皇帝上朝的时候先坐在这里等大臣,这显得没有礼貌,如果大臣都已经上朝站在那里,看着皇帝从台子上面走过去,这又不免把皇帝凡人化了,就不够神秘,所以就用很多“雉尾”,就是野鸡毛做的大大的扇子把它遮住,像屏障一样,皇帝从背后上来,等皇帝一坐下,扇子向下一撤,“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龙鸾交扇”,国民党共产党两党拥一个天人,即那个时候让蒋介石来领导抗战。
“月里山河连夜缺”,有这样一个传说,月亮里边有一些影子就是大地的山河的影子,她不说我们土地的步步失落,那个时候败退之快真是一个城一个城地丢。“云中环佩几回闻”,是说那些美好的消息,前线战争胜利的消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呢?“蓼香一掬伫千春”,这是说我们内心的悲苦像蓼花,蓼花是悲苦的,我们捧着蓼花等待,将来总有一天我们是会胜利的。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在沦陷区也写过一首小词《鹧鸪天》。
不是新来怯凭栏,小红楼外万重山。自添沉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 凝泪眼,画眉弯,更翻旧谱待君看。黄河尚有澄清日,不信相逢尔许难。
他说“不是新来怯凭栏”,我近来不是因为胆怯不敢靠近栏杆。“小红楼外万重山”,因为我怕看到那小红楼外万重的山。“自添沉水烧心篆”,“沉水”是一种香,他说我自己要保存我的芳香,我的志节我的感情是不改变的。这都是抗战时期的作品,我的老师是在沦陷区写的,沈先生是在抗战区写的。沈先生真是“诗有史,词亦有史”,而且写得这样的典雅,这样的深隐,是从清代的那个词史观念继承下来的。同时,沈先生也很会用新的词句。再看另外一首《浣溪沙》:
碧槛琼廊月影中,一杯香雪冻柠檬。新歌争播电流空。 风扇凉翻鬟浪绿,霓灯光闪酒波红。当时真悔太匆匆。
抗战的时候有一句话在流传:“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后方的生活如何呢?“碧槛琼廊月影中”,在重庆的后方还是花天酒地、歌舞宴乐,还是贪赃枉法。“一杯香雪冻柠檬”,冰激凌在那时候还是很摩登的事物。“新歌争播电流空”,广播是用电的,你看沈先生用的新的意象、新的词句。“风扇凉翻鬟浪绿”,如波浪一样卷的头发,在电吹风的吹动下飘扬。“霓灯光闪酒波红。当时真悔太匆匆”,我刚才说沈先生那些非常典雅的传统的有比兴喻托的作品写得好,而她用新名词写新的情事也写得这样活泼,也写得这样有情致。同样,沈先生把很多很不容易写出来的东西也写得恰到好处。有一首词《宴清都》,其词序云:
庚辰四月,余以腹中生瘤,自雅州移成都割治,未痊而医院午夜忽告失慎。奔命濒危,仅乃获免。千帆方由旅馆驰赴火场,四觅不获,迨晓始知余尚在,相见持泣,经过似梦,不可无词。
这么复杂的这么特殊的情事,沈先生写得非常贴切。有的人说我们要写现在的生活,除非不写词,如果写词就要像一首词,有些人倒是写实,但真的不像词了。沈先生实在写得好!
未了伤心语。回廊转,绿云深隔朱户。罗裀比雪,并刀似水,素纱轻护。凭教剪断柔肠,剪不断相思一缕。甚更仗、寸寸情丝,殷勤为系魂住。 迷离梦回珠馆,谁扶病骨,愁认归路。烟横锦榭,霞飞画栋,劫灰红舞。长街月沈风急,翠袖薄、难禁夜露。喜晓窗,泪眼相看,搴帷乍遇。
这是医院,你看她把医院写得这么美,她说“罗䄄”是雪白的,非常典雅,完全是词的语言;“并刀”是手术刀,她化用的是周邦彦“并刀似水,吴盐似雪”的语句;“素纱轻护”,白色的丝纱这么朦胧,她虽缠着纱布,但意象很美。
“凭教剪断柔肠,剪不断相思一缕”,我的肠子虽然断了,可是我的感情还在。“甚更仗、寸寸情丝,殷勤为系魂住”,因为我这么多情,所以这寸寸的情丝就把我留住了。
“迷离梦回珠馆,谁扶病骨,愁认归路。烟横锦榭,霞飞画栋,劫灰红舞”,她是写的着火,“烟横”是浓烟,“霞”是像晚霞一样的红色的火光。“长街月沉风急,翠袖薄,难禁夜露”,半夜她从病房里逃出来。
“喜晓窗,泪眼相看,搴帷乍遇”这句真写得好!第二天早晨,在窗前她跟程千帆先生夫妻两人“泪眼相看”,把帐幔一开忽然间看见了,“搴帷乍遇”,写得这么多情,这么宛转。沈先生确实是一位集大成的作者,她各种体式各种内容都写得非常好。
别调贺双卿
现在我还要讲到的是一个“别调”。我们说这些女性的词作,不管是李清照,不管是徐灿,还是沈祖棻先生,都是受过很好的教育的,是很高的知识分子。现在我要讲一个“别调”的女词人,一个乡下的农村女子,这个女子是个传说之中的女子,到现在我们对她的姓名仍不详知,是不是真有这个人都不知道。我倒是以为,这个双卿是有这么回事,但被清人史震林在《西青散记》里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一写,所以让人觉得里边有的地方是假的。不过,我认为有的地方是真的,因为她的有些个词句不是造假可以造出来的。你说可以模仿造假,苏东坡那么高的才学,他写的拟陶渊明诗那么多首,他有心去模仿陶渊明,却还是不像。以苏东坡之高才模仿陶渊明却到底不像陶渊明,所以说我认为,像双卿这样的词不是可以模仿出来的。
双卿是个农家的女子,嫁给一个农夫做妻子,“夫恶姑暴”,丈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非常粗鲁。这个女子虽然不是仕宦的家庭,不同于李清照、徐灿、秋瑾,当然更不同于沈先生,可是她怎么就会写词了呢?她舅舅是一个乡村教师,她舅舅每天教学生念书,她耳濡目染就听会了。双卿妙的就是她的感觉非常敏锐。沈祖棻先生的好处在于字字都有来历,杜甫的诗也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双卿这个女子,她勉强学会了写词,没有“读书破万卷”,未必字字有来历,却是自己独出心裁,用自己独造的语言,说自己的话。且看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她街坊有一个女子叫韩西,这个韩西其实不识字,也不填词,但是韩西欣赏双卿,也喜欢听双卿读词。后来邻女韩西许聘给人结婚走了,所以双卿在“姑恶夫暴”的环境当中就再也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了,于是她就写了这首词。读书破万卷有读书破万卷的好处,不读书破万卷、完全是自己独造的语言也有独造语言的好处。“寸寸微云”,天上那一寸一寸淡薄的微云;“丝丝残照”,一丝一丝落日的余晖;“有无明灭难消”,没有典故,没有出处,真是写得好!光影之间一下子有了,一下子没有了,一下子明亮了,一下子黯淡了。“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我们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唯一的她可以谈话的、同情她的女伴出嫁走了,“断魂魂断”,我本来就是断魂,我这个断魂今天又魂断了,我的断魂如何?我的断魂飘荡在空中是“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走得那么远,“隐隐”是看不见了,“迢迢”是那么遥远。“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从今天你走了以后,酸酸楚楚的生活就像今天晚上一样,再也没有人跟我谈话了。“青遥,问天不应”,“青遥”两个字真是神来之笔,“青”是天之颜色,“遥”是天之距离,你走了看不见了,看到的天是“青遥”,一片那么高远的蓝色;“问天不应”,我要问天我为什么这么不幸?“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这么纤细的、这么瘦弱的双卿,“袅袅”是她的身材,她是如此之寂寞,百无聊赖。“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我更看见谁,又有谁看见我,谁在跟我一样怜惜这些个花草?“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我还盼望有谁跟我在一起,我们常常没有纸笔,我们就把脸上擦的白粉用水调一调写在绿色的树叶上。“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谁再关心我,生生世世,从黑夜到白天。
本文据2003年南京大学演讲整理而成
白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