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海南省南繁管理局 主编 刘颖 著,
海南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
“当首席那几年,吴老师真的是太累了,也太操心了。她白天到大棚干活,晚上熬夜写材料,经常失眠,不得不吃安眠药入睡。这谁能顶得住啊!她毕竟一大把年纪了,身体能不累垮吗?加上之前遭遇车祸致头部受伤,否则也不可能一下子得上这个病。”和吴明珠朝夕相处的学生们说起那段日子她那股拼命劲儿,眼里泛着泪光。
2011年底,司机杨俊涛发现一向干练的吴明珠出现了生物钟紊乱、记忆力衰退、丢三落四、夜里怕光等状况。她每天早上6时让杨俊涛开车,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新疆农科院上班。到办公室后,她一会儿找眼镜,一会儿找笔,整个人很焦虑,显得格外疲惫。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杨俊涛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一天早上,吴明珠说:“涛涛,你给王仲民打个电话,问问他今天的工作怎么安排。”
吴明珠调到新疆农科院后,就和王仲民没有工作上的联系了。“大清早的,找他干啥?”杨俊涛心里犯嘀咕,但还是给王仲民打了电话。接到电话的王仲民非常不解,于是赶来见吴明珠。
见到王仲民,吴明珠开口就问:“今天工作怎么安排?你有什么计划?”
王仲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说:“今天你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要不,我们去瓜地看看?”
吴明珠听了很高兴,他们一起去看了几个瓜地,还看了吐鲁番的新区、老城。中午吃饭聊天时,王仲民越发感到了异样,让杨俊涛特别留心关注。
杨俊涛把吴明珠接到自己家里住了几天,发现她白天嗜睡,晚上失眠,食欲也不好。他妻子小蔡悉心照顾吴明珠,变着花样做饭,熬粥、煎黄花鱼、包羊肉皮芽子馅饺子等,都是吴明珠爱吃的。
吴明珠来到厨房,看着忙碌的小蔡问:“小蔡,要不要我帮忙?我很会和面。”
“吴老师,不用您帮忙,您去看看电视吧,《新闻联播》马上要开始了。”
“小蔡,有个家多好,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多幸福。”
小蔡鼻子一酸,过去吴明珠谈论的大多是工作上的事情,像这样表达家庭温情的话语几乎很少。
“吴老师,您就住家里,别走了。”她很心疼吴明珠,她看得出吴明珠内心渴望家庭的温暖。
“这哪行呀?我是党的女儿,有党管我。”
小蔡瞬间泪目。她想起刚结婚那年在海南过春节,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席间有个孩子问道:“吴奶奶,我有我妈管我,您老了谁来管呀?”
童言无忌,吴明珠慈爱地摸了摸小朋友的脸颊,笑容满面地说:“我是党的女儿,有党管我呀!”
这句话不经意间脱口而出,重重地敲在了小蔡心头,党的形象一下子具象化了。心有归宿的她假期结束回到单位后,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小蔡悄悄拭去泪水,为吴明珠捧上饺子。在外人眼里,内心那么强大的吴明珠,实际上也是一个渴望家庭温暖的普普通通的女人啊!
几天下来,吴明珠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她常常一个人发呆或者喃喃自语,有时还说要到海南去种瓜。
杨俊涛向单位报告了吴明珠的病情。冯炯鑫接吴明珠到乌鲁木齐他家里住了一段日子,发现她的记忆断崖式下跌,大家都没辙了,赶忙送她去医院治疗,并和杨夏通了电话。
“上次见面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会这样?”杨夏不敢相信。
2012年春,重庆,春雨潇潇,乍暖还寒。吴明珠在冯炯鑫、马新力的陪同下回到了儿子家。
一进家门见到杨夏,吴明珠开口问:“咦,夏夏你在这干什么?怎么不去厂里上班?”
杨夏愣住了,他调到西南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已经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妈妈竟连这也记不起来了。
公司倒闭后,杨夏四处打工,几经沉浮,漂泊不定。2001年4月,西南农业大学新组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正缺师资。时任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向仲怀对杨夏的情况比较了解,知道他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在工厂时主持开发的“微机高压无功补偿仪”等曾获重庆市优秀新产品奖。于是向仲怀建议杨夏报名参加招考。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杨夏过关斩将,于7月调入计算机和信息学院。
吴明珠得知此消息时,不亚于得知杨夏考入大学时的兴奋。在她眼里,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终于步入了教书育人的轨道。
“妈妈,您怎么回事?我早就到西南大学当老师了,现在住的就是学校分的房子,这是我们的家呀。”杨夏急了。
“学校好,教书好,你爸就很会教书。”
提到爸爸,杨夏马上拿出相册里爸爸的照片问:“妈妈,您看这是谁?您认识他吗?”
吴明珠拿着照片认真端详后说:“这是我们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们关系比较好。我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他是杨其祐,是您的爱人、我的爸爸。您想起来了吗?”杨夏不死心,再次轻声提醒。
“他是和我们一起种瓜的,对我比较好,我叫他来他就来,要是来晚了,好多工作就做不了了。”
杨夏脑袋“轰”的一声,整个人都懵了,心想:“妈妈除了瓜就是工作,怎么可以连爸爸都从脑子里擦除了呢?那是她一生的挚爱呀!”
“那您看看我。我是谁?”杨夏好不甘心,死死地抓着妈妈的双肩,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吴明珠茫然地看着他,疑惑地摇了摇头。
“妈妈,我是您的儿子夏夏啊!刚才您还叫我,怎么这会儿又不记得了?”
“我儿子是叫夏夏,他在重庆,不在这儿,你和他长得有点儿像。”
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击倒了杨夏,他缓缓松开双手,欲哭无泪,几近绝望。
西南大学的领导得知吴明珠的病情后,马上联系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专家会诊。经全面检查,确诊吴明珠患上了重度阿尔茨海默病。
专家说:“由于工作强度极高且承受巨大压力,加之头部曾遭受重创,导致大量脑细胞坏死,进而引发脑组织萎缩和神经元退化,病人因此迅速丧失了基本的沟通能力、对至亲的辨认能力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与常见的逐渐衰退不同,病人的病情发作极为突然,几乎没有经历任何过渡期。根据病情进展及病人整体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预计剩余寿命最多为3年。”
“3年?一向内心坚定、自强独立、雷厉风行的妈妈,年逾80岁仍能自如跨越瓜沟的妈妈,从来都是悉心照顾他人而不愿劳烦他人的妈妈,生命进入了3年倒计时?那样一副用钢铁和信念浇铸的身躯竟会被病魔击倒?”一连串疑问涌上杨夏的心头。
杨夏和妈妈聚少离多,在一个屋檐下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有没有3年都未可知。彼时,已成家立业、为人父的杨夏早已没有了过去的“一身反骨”,完全理解了父母为所热爱的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理解了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人生格局和至高境界。他总想着等妈妈告老还乡后让她尽享天伦,谁知……
杨夏的心理防线瞬间被击溃。他多么希望妈妈仍像过去一样对儿女不管不顾地奔波忙碌,只要她健健康康就行。
他把妈妈接到家中,和爱人一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妈妈的饮食起居。
阿尔茨海默病如橡皮擦一般,把吴明珠脑海里的记忆一点一点地擦除。她甚至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最爱的亲人,忘记了最熟悉的学生。无情的病魔迫使她的生活日渐偏离原来的轨道,迫使她不得不离开深深热爱的瓜田。
神奇的是,“瓜”是个特例,根深蒂固地扎在她的潜意识里,挥之不去。唯有“瓜”以及与“瓜”相关联的事,能够打败偷走她记忆的阿尔茨海默病。
在重庆的头几年,吴明珠时而认得杨夏是自己的儿子,时而又把杨夏误认为是同事,向他询问瓜的长势如何。看到家里种的花花草草,她会教杨夏如何浇水、施肥、授粉……
她在家里根本待不住,时不时念叨着要回新疆、回海南。
杨夏问:“妈妈,你去新疆和海南干什么?”
“地里的活要干呀!我要去育种,要给瓜授粉呀!”
吴明珠的学生们南繁北育,原来只在海南和新疆两地切换,自从吴明珠生病后,他们南来北往时又多了一个重庆,总要在重庆停留几天,专程看望老师,并带上她最喜欢的礼物——新培育的优质西甜瓜。
每每学生们到来,吴明珠都以为是来接她的:“你们来接我啦?我终于找到组织了。我收拾收拾行李就跟你们去育瓜。我不能在这儿躺着,我们现在一起去瓜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干呢!”
一番话,让学生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同行们,约定俗成地把体系年会时间定在1月3日,这一天是吴明珠的生日。
瓜界的朋友们用这种隆重而朴素的方式为她庆生,向她致敬。
吴明珠只要见到学生和瓜界的朋友们,虽然已叫不出大家的名字,但她的眼睛清澈发亮,笑容也与平日完全不一样。她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他们聊瓜,牵出她与瓜的记忆片段。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与“瓜”——西甜瓜事业紧密相连。
“妈妈那一代育种家太辛苦了,一身力气百身汗,面朝黄土背朝天。爸爸妈妈曾一心想让我学农,但我没学,现在想来很后悔,觉得对不起他们。如果能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做些与农业相关的研究,或许能稍稍弥补爸爸妈妈心中的遗憾。”新冠疫情期间,杨夏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
疫情放开后,杨夏的三项科研成果“出笼”了:
一是农林业病虫害智能无人机巡检系统。无论是露地大田、大棚还是林地,最好的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措施都是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该系统通过植保无人机巡检,将通用模型和专用模型进行比对,能迅速准确发现哪个植株有病虫害,及时做出预警。
二是农业栽培智慧管理系统。有感于妈妈育种时最辛苦的就是授粉,杨夏尝试用各种探头加机器人,连接通用模型、专用模型及传感器,机器人巡检时自动授粉,可极大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是机器人医生。新冠疫情期间,妈妈摔伤带她上医院就诊时,杨夏总怕她感染。于是,他发明了这款机器人医生。在不见面的情况下,机器人医生能辅助完成对患者的相关检查,既能保障患者的就诊需求,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这三项发明,其实都和妈妈相关联,倾注了杨夏对妈妈无言的爱。
杨夏就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实质审查请求,目前三项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他说,不管最终审查结果如何,他的初衷就是想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农业科学家服务、为“三农”事业服务。
春去秋来,最令杨夏感到宽慰的是,妈妈的生命早已超越了医生最初预估的3年期限。
在陪伴妈妈度过的这十几年的时光里,杨夏深刻理解了妈妈对新疆和海南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那里不仅承载着爸爸妈妈毕生的心血与事业,还有他们并肩作战的同事、朝夕相处的学生,以及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各族乡亲。每年,杨夏都会驾车带着妈妈,在夏秋之际前往吐鲁番,冬春之时则前往三亚,并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让妈妈能够在大棚里侍弄她心爱的瓜,与那些寄托着她深厚情感的瓜“聊聊天”。
杨夏能真切地感受到,每当回到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妈妈内心流露出的那份由衷的喜悦与满足。
这份喜悦,对杨夏而言,就是妈妈给予他的最珍贵的礼物。
延伸阅读|好书推荐:《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