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分享:

目前考古学范畴内尚存在多少未知的事物,难以估量,因此新的考古发现不断将“?”推到人们面前,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发现,正是近年来展现出的“?”之一,尚有待人们进行深入的探索。面对三星堆出土的那些创作于三千数百年前的青铜人物造型,谁能不承认它们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劲健的线条,鲜明的轮廓,夸张的容貌,巨大的体量,金属的光泽,组合成神奇瑰丽又古朴粗犷的艺术造型,散发着诱人的异彩。

刚看到它们时,最初产生的感觉,只是对这些从未见过的怪异的形貌,倍感惊奇。呈现在面前的是如此硕大的青铜人面,面高超过一米,脸宽超过一点三米,是真人面孔的三至四倍。铜面上面浮起一双粗眉,其下巨目上斜,紧闭的阔嘴和棱角分明的方形下颌,现出某种奇异、神秘甚至令人生畏的表情。还有的更为奇特,生有凸出眼眶的柱状睛球,以及类似铜戈形状向上斜伸的大耳朵,又有在前额伸出朝天的长角。再仔细看下去,发现那些面孔的轮廓线和刻画五官的棱线,竟然是出奇地鲜明、简练而准确,绝对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正如古人“惜墨如金”一样,那些无名的古代雕塑家可算是“惜线如金”,因此才形成如此浑厚粗犷的美感。

赞叹之余,再仔细看下去,竟然不由自主地深陷于这些古代作品的艺术魅力的感染之中,初始时突发的惊异感早已消失,也不再去注意它们的创作手法和线条,似乎产生与这些古老的铜雕融为一体之感,听到以它那硕大的体量呼喊出的艺术最强音,震撼着人们的灵魂,情感随之沸腾,简直企望伴同它们融入那超越自然的神秘的氛围中去……

这些巨大的青铜人面像发现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城西三星堆的两个相距约二十至三十米的大型古蜀人祭祀坑中,其中一号坑的坑口长度超过四点五米、宽度超过三点三米,坑口至坑底深度超过一点四米。除了青铜人面以外,还有铜人坐像、龙柱形器、龙虎尊、缶、盘、戈等青铜制品,又有金皮杖、金面罩、金箔虎形器等黄金制品,以及许多玉制的璋、戈、剑、佩、瑗、璧等,还有海贝、象牙及大量烧骨碎渣。二号坑的长度与一号坑大致相同,但宽度只有二点二至二点三米。在坑的表面放置有数十根象牙,其下埋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青铜人面、小青铜人头像、金面罩、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玉石器等,数量之多超过第一号坑。

其中最突出的文物,要属高度达三点八四米的青铜神树和高达二点六二米的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分树与底座两部分。直树干,上分九枝杈,集成三丛。树枝上有三个桃状果,其中两个果枝下垂,另一果枝向上,在果上还立有一只钩喙的神鸟,伸展双翅,昂然挺立。自树顶又铸有一条逶迤而下的游龙,龙首上昂,一足踏于树座之上,神奇瑰丽。

青铜立人像,尤其引人注目,它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最大型的青铜人像,由方座和立人像两部分构成,分段嵌铸而成,人像衣饰华丽,赤足立于方座上,左臂上举,左手置于鼻前,右臂平举,右手与胸平齐,双手造型夸张,其大小与身躯比例过大,粗大的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相握成环形,惜原握持物已失。人像的面型与那些巨大的青铜人面相同,也是粗眉下巨目上斜,方颔阔嘴,大耳斜伸,表情严肃而显神秘。

对于古代蜀人铸造的这些神秘的青铜人物造型艺术品,学者们进行过研究,对当时人们制作它们的目的,作了各自认为正确的推测,但我至今还难以认定哪种推测是正确的。不过可以肯定一点,它们与古代蜀人的信仰,或是崇信的宗教有关。由这些作品今日仍散发的感人魅力看来,当年最初的令人敬畏崇拜的宗教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创作者绝不曾想到,它们在地下沉寂了几十个世纪以后,再现人间,还会让后代的“新”人(也许有些人仅只出于猎奇心理)同样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从而得到非凡的艺术享受。其实这也无甚奥秘,只是源于这些作品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格,以及民族特征,因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这样一来,我进一步悟出了早已存在的一个小小的道理,真正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征的作品,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三星堆铜像之所以能拨动今日观众的心弦,产生共鸣,并非因为创作它们的古代蜀人是专为其后几十个世纪的人们所特意设计。这又正是当今我们折服于它们的艺术魅力的原因。美术考古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真正具有浓烈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征的作品,才越为几个甚至几十个世纪后的人们所喜爱。(本文摘自《漫说文化丛书·续编》)

作者:杨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