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_2025header-bg.png

2025-04-17


宋代科举兴盛,读书致仕道路广开,印刷术的普及促使图书品种和数量激增,极大推动了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与书院的发展。北宋后期统治者大力振兴官学教育,书院遭到冷落,但随着南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家讲学活动的兴起,社会上再次出现了兴办书院的高潮。

据统计,宋代书院共有397所,其中北宋约占22%,南宋约占78%。宋代帝王重视书院的发展,岳麓、白鹿洞、嵩山、‌睢阳四大书院都得到过御赐图书。

张栻《岳麓书院记》


应天府书院

河南省商丘市

前身为五代后晋时杨悫创办的睢阳学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郡人曹诚出资兴学,“建学舍百五十间,聚书千五百余卷”,宋真宗大为赞叹,赐额“应天府书院”,升其为府学。应天府升格为南京后,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后又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是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所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岳麓书院

湖南省长沙市

北宋开宝九年(976),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立。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书院山长周式,御笔赐“岳麓书院”门额。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历代而不衰,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民国十五年(1926),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并在书院基址上进行扩建,一直沿用至今。

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

河南省登封市

位于登封市北海拔3千米的峻极峰下,是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北宋景祐二年(1035)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朱熹、程颢、程颐等大儒都曾在此讲学。

嵩阳书院鸟瞰图


白鹿洞书院

江西省庐山市

位于庐山市五老峰南麓。唐贞元年间(785—805),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于此。李渤豢养了一只通灵白鹿,人称其“白鹿先生”。唐宝历元年(825),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白鹿洞”。宋初扩为书院,后毁于火,南宋时由朱熹主持修复。最初并无洞穴,因地形四面环山如“洞”而得名。明代嘉靖间(1522—1566)始人工开凿“白鹿洞”并雕刻石鹿。

白鹿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