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分享:
孙谦(1920年—1996年),原名孙怀谦,1920年出生于山西文水县。1937年加入青年抗日决死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河剧社任演员、导演。1940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附设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1942年至战斗剧社,后到晋绥边区文联工作,任保德县三区文化部长,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47年起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57年回到山西从事专业创作。曾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影协主席等职。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孙谦是新中国电影文学事业重要的开拓者、奠基人,是“山药蛋派”主将、山西文艺工作的重要组织者。
主要作品
【中短篇小说】
《我们是这样回到队伍里》 《村东十亩地》 《奇异的离婚故事》 《新麦》
《伤疤的故事》 《南山的灯》 等
【电影文学】
《盐》 《农家乐》 《陕北牧歌》 《葡萄熟了的时候》 《丰收》(与林杉合作)
《夏天的故事》 《谁是凶手》 《奇异的离婚故事》
《万水千山》(与成荫合作)《新来的县委书记》(《泪痕》)
《咱们的退伍兵》 《山村锣鼓》 《黄土坡的婆姨们》(以上四部与马烽合作)等
【散文报告文学】
《大寨英雄谱》 《北京来信》等
【戏剧文学】
《王德锁减租》(与卢梦、西戎、常功合作)《大家办合作》《闹嘴舌》等
出版有《孙谦文集》
孙谦有个特点:一件事不干便罢,只要他答应了干,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决不后退。我们俩虽然基本观点一致,但在具体讨论提纲时,对一些人物的设置、重要情节的安排,总不免各有各的想法,有时也难免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甚至有时他会大发脾气骂人。我的对策是不理睬。我知道他是一堆麦秸火,燃得旺,灭得也快。过不了多久,连灰烬都被风吹散了,一切照旧,和好如初,从来不伤感情。
——马烽《怀念孙谦》
我们应该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说农民自己的事情,而且要讲说的津津有味。就是说,我们要丰富、发展我们的民族形式,用这种形式表现我们农村惊天动地的伟大变化。
——孙谦《深入农村 表现农村 面向农村》
在暮色里,在晚风中,那两盏大电灯一会儿像是两池清澈的春水,一会儿又像是两颗铮亮的大星;一会儿像是向人眨眼,一会儿又像是对人微笑,就像一位漂亮姑娘长了两只会说话的眼睛!
——孙谦《南山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