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_2025header-bg.png

2025-04-16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曾就读于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参加学生运动,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被捕与组织失去联系。后当过学校教师,在山西、河南等地流亡,并从事创作。1937年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从事文化工作,编辑《黄河日报》《中国人报》《新华日报》太行版等。新中国建立后至北京任工人出版社社长,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曲协主席,《曲艺》《人民文学》编委,《说说唱唱》主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1965年返回山西,兼任晋城县委副书记。赵树理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民作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实践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外拥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铁笔”“圣手”。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蟠龙峪》《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中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登记》《邪不压正》《“锻炼锻炼 ”》《卖烟叶》

《实干家潘永福》《套不住的手》等

【戏剧】

《万象楼》《韩玉娘》《邺宫图》《十里店》等

【曲艺】

《灵泉洞》《石不烂赶车》等

出版有《赵树理文集》

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

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解放区以外的作者们足资借鉴。

因为他是生活在人民中,工作在人民中,而且向人民学习,善于吸引人民的生动质朴而富于形象化的语言之精华罢了。

——茅盾《论赵树理的小说》

“文艺座谈会”以后,艺术各部门都达到了重要的收获,开创了新的局面,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

——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

要真正深入生活,做局外人是不行的。只有当了局中人,才能说是过来人,才能写好作品。

——赵树理《文艺与生活》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

——李普《赵树理印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