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16-07-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

  开卷有益,书香致远。阅读是与心灵的对话,可以找到宁静和平和,收获充实和快乐,增强信心和力量。近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主办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扬州站”活动启动。学者、作家、阅读推广人等业内人士济济一堂畅叙阅读、品味书香。

  把“书房”建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是个园的楹联,“成才未可忘忧国,有福方能坐读书”是吴道台府的家训,都彰显着扬州当地看重诗书传家、读书有福的书香家风。

  地处扬州虹桥坊的24小时城市书房,是扬州开放的第五家城市书房。从广陵新城的红帆驿站到东关街街南书屋、开发区维扬路、市文化馆,再到虹桥坊,5家24小时城市书房相继开放,扬州的夜晚多了一盏盏彻夜点亮的书灯,温和的灯光浸润着油墨书香,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成为扬州的一道亮丽风景。

  读书改变命运,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扬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表示,扬州城市文脉延绵不绝,实赖于书香的代代相传。在扬州开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的“十三五”新起点,探索崇文尚德城市精神的文化因子,对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激发城市创意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推进各级各类图书馆、实体书店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市书房体系建设,把城市最繁华、最漂亮、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拿出来建设城市书房,24小时免费开放,让阅读融入城市血脉、融入市民生活。”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目前,扬州市图书馆打造的以市馆为中心,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和掌上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已经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倡导经典阅读

  阅读是与时空的对话,可以从中学习先贤名哲的智慧、领略异域他乡的风情、探寻时代变迁的规律。知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谈了自己阅读经典的看法与感悟,并提出经典阅读的两个标准:“一个是重读如初读;一个是初读如重温。”莫砺锋以自己读《论语》的经历强调反复阅读的重要性,鼓励读者用名著和经典来指导生活,提高自身修养,并在阅读经典中不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才能成为有境界的人,读书能让生活中灰暗的事情变得富有光亮。”作家曹文轩认为,是否阅读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会让生活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网络时代,人们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有效阅读?作家格非强调了经典的力量:“好作品要一读再读,要学会重读。年轻的时候读不懂,到了一定时期原来不理解的东西自然就理解了。”格非还提醒读者,读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读书固然重要,但广义的读书更加重要,“最大的学问是了解世界、了解人生,人生是一部大书,世界是一本大书。”儿童文学作家祁智建议家长与老师不但要俯下身与孩子交流,还要站起来引导孩子读书。除了文学类作品,祁智建议孩子多读哲学、艺术等书籍。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每一位读者从阅读中欣赏到的美各不相同,也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作家储福金说,美是一种感受,与个人心境、生活环境、知识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有密切关系,“文学的艺术美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大多数人易于接受的通俗文学,人们在闲暇时翻阅;第二是严肃文学,也叫纯文学,不一定被广泛接受,但作品寿命更为长久,思想性、独特性凸显。”

  “读书是为了建立自我,而不是迷失自我。”格非如是总结阅读的好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好地发展自我。

  发挥社会阅读组织的作用

  其实,在江苏,不少优秀社会阅读组织在推广阅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彭城书院是一家志在“推广经典阅读,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性现代书院。自创办以来,该书院坚持引导少年儿童与市民大众诵读国学经典,陶冶爱国情操。

  推广经典阅读,可以获取阅读价值的最大化。彭城书院负责人汉风说,彭城书院的经典阅读活动丰富多彩,最具特色的是儿童国学启蒙班、大学生国学班、中华女德研修班、国学师资班4种公益培训班。截至2016年6月,共举办儿童国学启蒙班37期,30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了经典诵读培训;举办公益讲座2000余场、大学生国学班10期,2000余名大学生在书院参加了经典阅读培训。

  江苏省江阴市香山书屋创办于2011年3月,是一个“纯公益、全免费”的公众阅读平台,目前拥有1600多名志愿者、36支志愿者团队,每周开展公益课程15项左右,年均开展公益活动1300多场。目前,该书屋已由起初200平方米的小书屋,发展到在江阴市区拥有3家实体书屋、4个24小时开放阅读驿站、46个漂流书籍点的规模。香山书屋负责人季丰说:“它们采用开放式管理,24小时阅读驿站没有上锁,最后一个走的读者关灯关门。夜深人静时,仍有很多读者在这里看书交流。早晨,工作人员经常会在门口书棚里收到读者的捐书。”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现如今,活跃在大运河两岸的社会阅读组织,通过始终如一的阅读坚持和热情,在琅琅读书声中不断汇聚生活的诗意。

  

作者:党云峰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