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16-11-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



深圳中心书城是许多深圳市民阅读“充电”的首选。



深圳自助图书馆前总能看到排队借阅的市民。



“亲子阅读”。



深圳读书月活动之一——深圳市中学生经典诗文诵读。


今天,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拉开序幕。

这是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庆,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读书月。“创新之城,读具匠心”,阅读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涵养着城市的创新因子,培育着市民的创新气质和人文素养,推动深圳沿着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轨道铿锵前行。

深圳读书月,一头挑着漫漫光阴,一头挑着巍巍新城,与深圳一起成长。在前不久举办的深圳首届十大文化名片评选中,深圳读书月众望所归,当选十大文化名片之一。这张魅力四射的新名片,成为世界观察深圳的一个新视角。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一个人如此,对一座城市亦然。阅读,为高速行进多年的深圳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看中心书城里席地而坐阅读的人群,看每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等候入馆的长长队列,看深夜流连在24小时书店里的人们,看城市许多窗户透出的阅读灯光,您会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里是深圳,商潮涌动又书香满城,请叫我“读城”。这里,阳光与书香同在。


1 17年坚定不移推动全民阅读

今天,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大幕开启。

深圳市民已习惯了每年11月的到来,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庆里,自在从容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畅享阅读带来的智慧之乐、心灵之乐、和美之乐。

今年的读书月设置了主题活动754项,重点主题活动53项,包括“温暖阅读”“互联网+”“书香深圳”“阅读导航”“分享交流”“快乐成长”“青春飞扬”七大板块。

17年来,读书月举办的活动总数达到6600多项,邀请22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这里开办讲座,参与读书月的总人次达到1.06亿。

一座只有36年建城史的年轻城市,何以17年坚定不移推动全民阅读?《深圳读书月宣言》这样回答:每个城市都有被尊重的渴望,每个城市都有受尊重的理由……深圳人为自己的城市提出怎样的期许?让深圳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吧!

【精彩点评】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

读书月为深圳营造了一种读书的社会心理,有助于人们将这种社会化的群体活动逐渐内化成个人的一种习惯性行为。作为一个经济气息相当浓郁的现代城市,深圳每年专门辟出一个月的时间在社会上倡导全民读书观念,实在难得。城市在经济腾飞时期要唤起人们的阅读意识,需要社会化情绪的感染,读书也不例外。深圳需要这样的读书月。


2 全球唯一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深圳在全民阅读中多年的“高贵的坚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2013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北京出席创意城市北京峰会和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时,亲手把“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颁发给深圳市长许勤。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这几个关键词,勾勒出了深圳的全民阅读在国际坐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当时,《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头版《打开特区又一扇窗》的评论中写道,深圳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不仅是深圳的光荣,也是国家的骄傲。而深圳用自己的行动对全民阅读这一国家战略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表达,为全国树起了标杆,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又一扇窗口。

【精彩点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深圳在2000年率先设立深圳读书月的决定极富改革创新精神,而市民参与之众着实值得称赞,深圳推广全民阅读已为世界树立了一个范例。深圳是全球唯一获得这个荣誉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这个荣誉代表了中国人民热爱读书的形象。


3 连续26年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

在深圳的书城书店里,人们推着小推车买书的场景,是让许多外地游客感到新鲜好奇的一道人文风景。据统计,中心书城平台年营收超过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持续位居全国大书城之首。

深圳人不仅喜欢到书店买书,也喜欢通过网络购买自己心仪的书籍。当当网曾统计,在图书销售中,深圳人的购书数位居全国之首。

深圳人对书的一往情深,既因为这是一座移民城市,人们对学习求知有着别样的热情,也因为这里有一个持续举办多年的读书月,犹如一个发电机,不断地为城市的读书热情续薪加火,为市民营造了求学问道的氛围。

商潮不掩读书声,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6年的持续领跑,不仅说明市民图书消费力之大,也说明了市民们的求知欲之强。数字是抽象的,却清晰勾勒出深圳人对书的热爱之情。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精彩点评】

读书月特别顾问、北大教授谢冕:

深圳总像磁石一样吸引我来到这里,我喜欢深圳的文化氛围,市民读书的热情感染着我,他们把读书作为光荣而快乐的事情,我深深为之骄傲。


4 24小时书吧10年 不打烊

每个夜晚,当许多大楼慢慢灭灯了,深圳许多阅读场所还是灯火通明。

在位于深圳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随处可见安静看书购书的人,书吧静悄悄,只听见沙沙的翻书声。从2006年11月1日开业至今,这家中国内地坚持了最久的24小时书店已有10年“不打烊”的纪录。

“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这里的灯也会亮着。”10年前,带着这样的美好期许,中心书城辟出一隅,开设了24小时书店“星光阅读栈”。从开业那天起,天花板上的灯就再也没有熄灭过,书店成为许多爱书人流连忘返的家园。2011年8月,24小时书店“升级”为24小时书吧,成为一个阅读生活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买书看书,也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沙龙活动。

地处城市的心脏位置,小小书吧让市民能够全天候与书快乐相约。有读者留言,“在这里,当所有读者专注看书时,就是这座城市最美的一刻。”

【精彩点评】

台湾著名作家李欣频:

读者在书店里所作的交流,所创造的价值肯定大于一本书。在台湾,从诚品书店走出过林怀民、赖声川等知名的台湾文化人,希望也有深圳名家诞生于24小时书吧这个文化空间。


5 儿童年均借阅量24册

“如果有天堂,那应当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深圳,信服博尔赫斯这句话的人不在少数。不管何时,只要走进图书馆,人们都会感叹阅读的神奇力量。在这里,每个人自成一个小世界,尽情享受那凝于案头纸间的静谧韶光。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深圳图书馆发布了去年的服务数据。据统计,2015年深圳图书馆文献总藏量(含电子文献)达到830.21万册(件);服务读者1055.57万人次,同比2014年增长17.2%;接待到馆读者412.8万人次,同比增长5.47%;新增读者8.27万,同比增长5.97%,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深圳读者的人均外借量达到17.05册,深圳儿童年均借阅量更高达24册。读书的种子深植于孩子们心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精彩点评】: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

“图书馆之城”是当前深圳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从数字上看,“图书馆之城”的图书外借量逐年上升,这表明,纸质阅读不仅依然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力,而且还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6 市民日均读书超过1小时

聚书为乐,与书相伴,“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观念在深圳人身上深深扎根。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居民日均读书(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62.53分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15年深圳居民年均阅读纸质图书的数量为6.61本,也高于2014年全国人均阅读4.56本的图书阅读量;深圳居民人均年阅读电子图书10.42本,更是远远超过3.22本的全国平均值。

报告表明,深圳居民的各种媒介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家庭藏书量、阅读活动参与率等也有不俗的表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关于读书的数字,让深圳人骄傲,也诠释着“让城市因热爱阅读而受人尊重”的深圳观念。

在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里,充溢着浓郁的阅读氛围,父母带着小孩一起读书,朋友们结伴上图书馆,正因此,深圳的亲子阅读和民间阅读组织发展迅速,读书的热忱在市民中传递,让阅读成为了这座城市最时尚的事情之一。

【精彩点评】

深圳学者、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原院长吴予敏:

热爱阅读正在成为深圳的时尚生活方式甚至“新民俗”。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成为高端社交手段,泡书吧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买书成为高端消费时尚。深圳书城现在是深圳的重要地标,外地游客来到深圳,深圳的亲友、导游往往会带他们去逛书城。


7 每万人拥有1座图书馆

深圳从2003年开始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此为文化愿景的城市。

深圳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市民的阅读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截至2015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20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8个,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09个,还有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0 台,共同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基本实现每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的目标。2015年,经由统一服务平台处理的文献流通(含借、续借和还回)近430万人次、1872万册次,同比增加3.88%、13.7%,公共文化服务成绩显著。

如今,深圳已形成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与社区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为网点,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星罗棋布的图书馆和图书室对任何人免费开放。每天上午排队等候入馆的读者,已成为深圳独有的文化景观。

【精彩点评】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

很难想象,中国有哪一个城市有如此好的图书馆硬件建设系统,也很难想象哪一个城市有这么高的人均藏书量。


8 四大书城与150多个书店遍布全市

周末的中心书城,是深圳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孩子与家长,学生与白领,手捧一卷,席地而坐,好一幅美好温馨的画面!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屡屡被预言将迎来“寒冬”,但在深圳,情况并非如此。反之,近年来实体书店的数量、图书销量和人流量都大为提升。

2015年深圳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4-2015年,深圳实体书店的图书销售金额从37357万元增长到43852万元,实体书店的人流量比2014年有显著提高。该报告还显示,2015年,深圳实体书店、书吧的数量是154个,比前年大幅增长了一半。

从2014年起,深圳每年出版《深圳阅读地图》,每年更新的城市阅读版图越来越密集,显示出书店业的蓬勃生机。近两年来,深圳的民营书城书店增长迅猛,大量特色书吧更是悄悄扎根在各个街区中,在每个夜晚点亮城市的阅读之光。

作为深圳书店业的旗舰——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旗下的中心书城、罗湖书城、南山书城、宝安书城等书城群,不仅诞生了世界上单店面积最大的书城,更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购书超市模式,到文化综合体模式,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书店的想象,而中心书城和罗湖书城的销售额更是长居全国书店前十。

【精彩点评】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

深圳书城中心城是中国最好的书城之一,中心书城的大台阶也是最美的风景之一。在其他地方,演讲者都是俯视观众的,只有在这里,他们要仰视读者。


9 10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带动“悦读”之风

17年里,读书月不断为城市累积文化能量,优化人文环境,在文化深圳的这片绿洲上,来自民间的阅读力量飞速成长,让阅读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读书月极大地推动了深圳全民阅读。目前,深圳拥有各类民间读书会100多个,经常开展活动的读书组织超过一半。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后院读书会、99人书库、彩虹花公益小书房等等,都是为深圳人所熟悉的民间阅读机构。这些阅读组织聚焦的话题,既有“高大上”的哲学思辨,也有“接地气”的亲子阅读,以及都市人群的各种知识类、休闲类交流。他们不仅在各自小圈子中带动了一股“悦读”之风,也在读书月舞台上尽展读书人的风采。

2012年11月,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正式成立,吸收了多个阅读组织,是国内首个跨行业全民阅读的民间组织,集结阅读组织的力量,守望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精彩点评】

深圳“三叶草”故事家族发起人李迪:

民间读书团体正逐步成为走向阅读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坚守根植民间,推广阅读的理念,希望以“萤火之光”引领城市阅读文化生态走向丰富与厚实。


10 119名阅读推广人为阅读“代言”

从2011年起,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和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每年从全市聘请一批阅读推广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阅读推广人”,并建设“深圳市阅读推广人数据库”。其中包括每两年一次评出的优秀阅读推广人,以及取得阅读推广人培训班的结业证书,受读书月组委会聘用的推广人。到今年4月,深圳已有 “阅读推广人”119人。

平时,这些“阅读推广人”都有各自的职业,而他们却不为名利地做着同一件事:告诉大家如何选择、阅读优秀的书籍,告诉家长、老师、孩子哪些是最好的童书,将全民阅读引向专业和可持续。

正在筹建中的深圳首支阅读志愿服务队,也将在今天读书月的启动仪式上正式亮相。该志愿服务队由团市委联合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打造,目前已经招募专业志愿者80余人,他们将开展阅读咨询指引、阅读活动支持、开展阅读关爱和U站特色服务等。不断壮大的阅读推广人以及阅读志愿者队伍,将为阅读“代言”,引导大众的阅读生活。

【精彩点评】

首批优秀全民阅读推广人、专职儿童阅读推广人赵艺超:

阅读推广一方面是我的职责所在,同时更是一种享受。深圳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蓬勃可喜,这有赖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作者:翁惠娟、韩文嘉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