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清新区图书馆,每逢周末、节假日,孩子们就聚集于此徜徉书海;在职工之家的休闲书吧,员工们在午休时间享受一本书、一杯茶香的岁月静好;在农家书屋,村民们农闲之余在这里静享阅读时光,读书充电……氤氲书香流动在清新的每个角落,全民阅读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涵养城市“气质”。
清新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新型阅读空间、农家书屋等城乡“文化微地标”,优化15分钟全民阅读生态圈,聚力打造书香清新文化品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传承古城文脉,延续百年书香
漫步在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的乡村小道,穿过一道“进士”的拱门,田园风光尽显眼前,清澈的鱼塘、一排排民房、绿意融融的院子展示出这个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新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书香文化蕴育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先贤、文人墨客,朱汝珍、陈可钰、郭仪长……他们用自己的书香人生见证当地历史变迁、人文风物。
这里有四百多年历史,清朝期间曾培育了进士和举人;这里重视“崇儒尚学”文化的传承,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这里的醒狮文化、精武文化历史悠久,年轻一代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和践行积极向上、勇敢前行的精神价值。
在文脉书香传承中,清新区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开拓新型阅读空间,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全民悦享读书乐趣
面朝稻田背倚青山,拥有超高颜值的三禾书院·粤书吧,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清新区图书馆区委党校分馆,为党员干部提供党建图书阅览和特色活动体验;遍及各镇的农家书屋,成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加油站”和“信息桥”……如今,阅读已成为众多清新市民的生活方式,随时随地全民悦享读书乐趣。
日前,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藏书量超过55万册(含电子书)的清新区图书馆获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清新区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清新区图书馆在区内已建成3间新型阅读空间,4间自助智慧图书屋,以及8个乡镇分馆和24个村级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为周边居民、群众和机关干部提供便捷、优质的图书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文化需求。同时,清新区正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提供数字资源阅读服务和各类型的活动服务,市民足不出户便可在线上进行读者证办理、图书检索和续借等服务,有效地打通了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除了城区书香满地,乡村也有“诗与远方”。位于清新区三坑镇三禾·稻里酒店内的三禾书院·粤书吧。该书院独立成栋共三层,建筑面积850平方米,藏有成人、青少年儿童读物8000余册,配备智能设备和多样数字资源,具备商务会客、阅读工作、咖啡休闲等多种功能。三禾书院辐射景区景点、民宿酒店、社区乡村,以阅读赋能旅游、赋能乡村,助力清新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阅读空间是打造“书香清新”的重要硬件支撑。清新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新型阅读空间、农家书屋等城乡“文化微地标”,持续优化15分钟全民阅读生态圈。目前,清新区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8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2个,共建有镇级公共电子阅览室210个,农家书屋186间,配备农村文体协管员186个。浓浓的书香已成为清新最有朝气的文化底色。
聚力打造书香清新文化品牌,串起全民阅读同心圆
清新区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新模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聚力打造“书香清新”阅读文化品牌,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清新区图书馆利用“4·23世界读书日”“我们的节日”“21天阅读挑战”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约500场,服务人次约5万人。
精彩纷呈的书香主题活动,逐渐串起全民阅读同心圆,全区阅读风尚蔚然成风。清新以文化普惠回应向往、精准服务,让书香气息遍布清新每个角落、琅琅书声响彻清新每个家庭、崇尚阅读深入清新每个社区,“书香清新”文化品牌也因此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作者: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