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的读者、热辣的天气、热闹的展场……7月9日落幕的第十四届江苏书展,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线上线下实现销售码洋2.5237亿元,比去年增长48万元。其中,苏州展场零售929万元,比去年增长9万元;全省参展实体书店零售4427万元;江苏书展APP等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9645万元;馆配团购10236万元。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依然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江苏书展的最好证明,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江苏书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江苏“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完美答卷。
没特装的书展依然“看点满满”
没了特装,全部采用通透式设计的书展,还能看吗?向着更加纯粹和务实方向迈进的江苏书展告诉我们,这样的书展还真是“看点满满”——
置身江苏书展苏州展场,“争奇斗艳”的不只是各家好书,还有每家展位前林立的展牌,标语不仅“活”,有的还透着股“俏皮劲”,如中国出版集团主打“中国出版 引领阅读”,新华文轩则是“心若远 创无界”,“文学之都”南京展位推出“不卷了,赶书集去”……越逛越惊喜,很多颇具特色和理念的图书品牌形象设计成为场内的“显眼包”,引得逛展读者纷纷打卡留念。
“我在江苏精品馆里仔细看了凤凰出版的26个出版子品牌,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思库、青鸟新知、经典译林等,都有我感兴趣的图书。”读者季布告诉记者,今年来到这里,他对图书的品牌有了更深的接触和了解。“对于读者而言,看的不只是价格,更重要的是出版品牌以及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不拼“颜值”拼“内涵”的江苏书展,在丰富读者逛展体验上下足功夫,如3D智慧阅读系统、世界地理超半球投影系统、AR空间站、《情调苏州》微缩电子书等,展现科技与阅读相结合的新趋势;我们的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艺术沉浸展、地球生命的史诗——化石密语展等,告诉观众当“画传”变展览,一本书的能量有多大;首次设置的青少年阅读嘉年华,为掌握阅读主动权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平台。
聚焦书的主题,聚力读者服务。苏州展场5天进馆读者超10万人次,就是对本届书展成果的最好证明。
打造具有聚合效应的“文化场”
江苏书展历时14年依然热闹非凡,其原因在于它将单纯的图书展览、销售变成一个“文化场”,让不同的人在由书展搭建的平台中相遇、碰撞、产生关系。
“以前大家来书展,主要是图买书便宜,但是这两年开始发生变化,大家追着‘人’跑,以书展为媒介形成了‘交往’。”连续多年报道江苏书展的《新华日报》记者冯圆芳讲述了自己的观察。
孙晓云、曹文轩、莫砺锋、叶兆言……因着江苏书展打造的“文化场”,不少文化名家纷纷与读者互动交流。首次来参加江苏书展的学者王立群签书签到手疼,他为江苏读者的热情所折服,并称“羡慕江苏读者”。跟王立群有着同样感悟的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协主席东西,携茅奖作品《回响》首次打卡江苏书展,“能和江苏读者近距离交流是此行的最大收获”。
“奔着江苏书展名家交流活动而来。”利用暑假间隙从江西南昌赶来的大一新生曾煜埼此次超值的书展之行,与偶像作家丁捷合影留念。
书展活动求质不贪量,读者获得感满满,名家作家也不虚此行。
全民阅读扩散效应“激起涟漪”
如果说书展是在阅读的海洋中荡起涟漪,那么将这些“波纹”推向更远的方向,让更多读者与之同频共振,就是全民阅读为书展提出的新命题。
江苏书展在苏州展场举办期间,南京、南通、徐州、连云港等多地特色书展同期举办,联动全省190余家书店,一场场精彩的阅读活动吸引读者走入江苏各地阅读空间。据统计,南通市濠滨书市7月5日至7日图书销售码洋突破200万元;常州市龙城书展7月5日至9日累计开展80余场次优惠促销活动,惠民优惠超过60万元。
“如果文字是生活的种子,你们就是生活里的春天。今天非常的幸运,种子和春天在这里齐聚,我相信未来一定是蓬勃发展的时代。”“外卖诗人”王计兵将文学的力量与阅读的种子从苏州展场带到了徐州市淮海书展邳州分展场。面对家乡的青少年读者,王计兵用家乡话勉励小读者为梦想拼搏。
凤凰新华邳州分公司连锁拓展部经理刘艳芳介绍:“我们举办许多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适合各年龄段读者的讲座,就是希望引领读者回归实体书店。”
同时,江苏书展期间各地的特色全民阅读品牌也得到生动展示,带读者看见不同城市的文化气质,感受不止一种的阅读方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省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0.34%,人均每天阅读时长为71.93分钟。这个数字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书展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以阅读盛典回馈爱书之人,让全民阅读的最强音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回响,生生不息。
作者:李婧璇 商小舟 张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