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4-10-21 来源:北京市委宣传部 东城区委宣传部
分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京的旧书市场一度办得红红火火,是市民获得学习资料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春秋两季书市的古旧书展区一经亮相就吸引众多读者慕名而来,受到广泛好评。北京是如何挖掘古旧书独特的文化价值,找到旧书与读者的兴趣结合点,做好旧书新知这篇文章的?我们选择北京市东城区作为样本,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了调查研究。

旧书市集变身新型文化活动空间

北京市东城区有着“文化人多、读书人多、民间藏书多”的优势,如果能够积极盘活旧书资源,就能在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此,东城区从最接地气的文化市集入手,每月月初在钟鼓楼广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前门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地标,常态化举办旧书市集等特色活动。每到交易日,各摊位、展棚一字排开、规范有序,许多爱书之人前来淘书、赏书、晒书,其乐融融、各得其所,古书沉香与古建雄姿交汇融合、别有意蕴。

海量旧书中,“压箱底”的精品好书最有吸引力。东城区动员中国书店前门店、灯市口店和新华书店·为宝书局、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等10余家文化实力较强的书店和文化企业,奉上一批精品旧书和经典古籍。比如,中国书店灯市口店推出《中国抗战画史》《解放军文艺》《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奋斗简史》等百余种军事题材精品图书;王府井书店甄选了《茅盾全集》《鲁迅全集》等3000余种图书,出版年限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渊集书店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经典旧书版本。有读者表示,在旧书市集还能找到儿时的经典连环画,感到特别亲切,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能触摸历史感年代感。

为了让读者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旧书市集顺应时节变化,按照“一月一主题”精选图书进行展销。春节期间,在地坛庙会专设“旧书新知潮新春”板块,市民淘旧书、过佳节,乐享其中。4月春意盎然,组织读者“阅沐春光”;5月初围绕五四青年节,举办“阅享青春”名人著作及名人传记专题展;6月初,“阅乐童趣”少儿读物精品展带来几代人的童年记忆;7月初,聚焦“阅聚初心”推出3000余册红色经典书籍,传承红色基因。

图书选好了,配套的文化活动也不可少。旧书市集借力品牌文化活动,拓展“非遗文创区”“全民晒书专区”等项目,开展阅读分享、非遗体验、印章打卡等互动体验,延伸拓展科普讲座、电影展映等惠民项目,使市集成为集社交、创意、消费于一体的线下文化场景。在“钟鼓书韵”活动中,读者交流会走出传统文化空间,走进鼓楼券洞,打开感受历史文化之美的窗口。在龙潭中湖公园摩天轮之夜闲置图书专场,家长带着孩子摆摊,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启蒙读物”交换给需要的朋友,分享知识和成长的力量。“因书而遇”旧书生活节,将艺术活动与旧书文化元素深度融合,让旧书展示交流更具吸引力、时尚感。

多重价值焕发旧书市场活力

旧书是经过大浪淘沙,在不断地修订和再版中保留下来的文化传承“活化石”,集中体现着版本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东城区推出《东城区繁荣新时代旧书市场的若干措施》,明确构建覆盖均匀的流通体系、旧书交易服务体系,让散落各处的珍贵旧书、束之高阁的珍贵版本活起来。保利拍卖、嘉德艺术中心是东城区知名的艺术品交流平台,古籍善本是其重要交易拍卖项目。在2024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历代碑帖、商周吉金、稿钞校本等各门类精品790件登场,总成交金额2645万元,许多存世珍品得以历经岁月和世人见面。

实体书店作为图书流通的主要渠道,首担其责成为古书常态化交易的重要平台。东城区先期以王府井书店、纸上声音、博文书社等为试点,遴选打造一批特色门店、示范书店,开展旧书回收、展示、经营业务,方便市民进行旧书交易。读者既可以将图书带到门店,也可电话预约上门收购,同时图书也可参与交换,经过评估还可换成购书券。王府井书店推出专门的旧书流动售书车,汇集了北京史、中外文学和史学资料三大类别的2000余种珍稀旧书,吸引过往游客纷纷打卡拍照留念。书店经营者表示:“‘旧书新知’活动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客流和关注度,也让我们对旧书市场未来发展有了新规划和新期待,这将成为书店经营新的增长点。”东城区还加强与全国最大旧书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的合作,围绕“红楼梦”等主题策划旧书展示、售卖和交流分享活动,让优质资源通过案例走进群众、浸润心灵。

开发文创产品是推动旧书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书店将历年抢救而来的古籍零页残片,借助传统古籍修复技艺,打造可装饰、可展观、可把玩的文创产品“片羽存真”,实现传统古籍实物标本与现代艺术装饰功能的结合。通过影印清代光绪时期内府刻印的《钦定蒙文汇书》,推出“御扇临风”折扇,字体风格规整严谨又不失典雅优美。技艺是传统的,观念是时尚的,推出后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

书进社区为生活增添纸韵墨香

为居民接触书籍、爱上阅读创造良好条件,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东城区紧紧抓住社区这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串联街道便民服务网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体书店等群众身边空间,编织书香满溢的社区生活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旧书赏读服务。

以旧书为纽带,举办街区漫游、全民共读、展览展示、沙龙讲座等活动,是东城区不少街道社区的通行做法。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是广受居民欢迎的文化场所,被誉为“北京最欢腾的四合院”,一年365天不打烊,在儿童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举办“肆时藏书节”,邻里街坊们通过一本本旧书追忆光阴的故事、寻觅志同道合的朋友。朝阳门街道策划“时光书卷”系列活动,让胡同小院里的居民分享我与旧书的故事;举办“社区阅读地图”“时光之旅城市漫步与骑行”,书友们在街头巷尾与旧书不经意就能邂逅。礼士胡同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挂牌“旧书新知传习馆”,在“春日赏书季”系列活动中,邀请木版水印版画专家介绍古籍《百花诗笺谱》和新书《你好,中国花语》,并带领现场观众体验传统技艺。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让居民近距离感受旧书之美,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我们社区的文化氛围,探索了社会治理新路径。”

东城区书店星罗棋布,辖区内实体书店超190家,万人拥有实体书店量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嵌入在园区、楼宇、社区、商场的实体书店作用,让逛书店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东城区坚持精准施策,将25家古旧书籍特色实体书店“串珠成链”,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发布“一页大千”“古韵新声”“京华阅见”“创绘书香”“旧卷新章”5条旧书打卡线路,市民沉浸式探访书店、感受浓郁书香。沿“古韵新声”线路自北向南,经过地坛公园、雍和书庭、人民美术文创园等5家书店,其中位于东四南大街的纸上声音书店热度最高,是众多热爱旧书籍书友的“寻宝之地”。店里有个咖啡厅,只需要一本旧书,就可以换一杯咖啡。书店创始人闫冰说:“我们对拿来交换的书没有太大要求,不要太薄、不是‘鸡汤文’就行,希望旧书能成为读者相互交流的媒介。”除了古旧书籍特色书店外,越来越多的书店开设“旧书新知”专区,书友们在书店中相约小聚,在品味书香中感受文化魅力。

调研中也了解到,目前旧书市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购销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对比新书售卖,旧书售卖对经营者的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甄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这些问题,需要既重规范、又促发展,实现旧书市场上下游有效链接,完善旧书市场流通网络平台、展销服务平台、文化传播平台等,让旧书更好传递文化的血脉、城市的记忆、生活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