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央广网
分享:

共享优秀公共文化资源、联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增加借阅册数、扩大通借通还和馆际互借“朋友圈”……去年12月以来,南昌深入推动全民阅读联席工作机制,以南昌市图书馆中心馆为核心,带动各县区馆、企业、书店等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相关工作,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整体合力,持续提升南昌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时时可读书、处处有书读、人人爱读书的“书香洪城”。

全市联动打造“十五分钟阅读圈”

为促进南昌地区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最大限度地提升南昌地区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工作开展,南昌决定打造“南昌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联席工作机制”。

2024年12月13日,公共图书馆、高校、书店、出版社及企业等19家单位作为首批成员参加了南昌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联席工作机制启动仪式。在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成员单位代表就通借通还、馆际互借服务中,借阅规则、图书馆有效借阅证每次借阅册数进行了讨论,最终统一为全市公共图书馆免押金办证、每证每次可借阅五本。

“不仅增加了借阅册数,制定了联席工作机制章程,未来还将协同开展体系化建设、资源共建共享、全民阅读、信息服务、技术应用、讲座展览、学术研究以及机制成员之间其他方面的专业交流和合作,这对我们基层图书馆而言非常有帮助。”青云谱区图书馆的代表说道。

南昌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昌市全民阅读联席工作机制为各联席单位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深化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联席单位不光包含公共图书馆,还纳入了出版社、书店、高校图书馆等相关单位,旨在共同构建一个全民阅读服务网络,打造‘十五分钟阅读圈’,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阅读服务福利,进一步促进南昌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

1000年前,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挥毫写就“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千古名句。其中的徐孺,指的便是南昌东汉名士徐孺子。1000年后,这位文化名人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南昌市民的生活中。110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书房——孺子书房遍布南昌,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和老百姓的“精神粮仓”。

作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孺子书房打通了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壁垒”,实现全市10家公共图书馆、110家孺子书房及分馆、流通点等的图书通借通还、除纸质图书外,除实体书籍外,全市各孺子书房都配备了电子图书借阅机,同时搭建“飞阁流书”网借服务网,形成全民阅读服务网络体系。

除了遍地开花的孺子书房,南昌市图书馆还面向不同类型的读者群体,精心筹划推出“豫章讲坛”“图书大篷车”“行走的阅读”“小小‘洪’旗手”“假期公开课”“采撷美好 阅享生活”“你选书,我买单”“阅读1小时”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把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送到老百姓的身边。

作者:龙青 蔡韫珺 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