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升素养,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你知道吗,阅读还能“治疗”?连日来,温州市鹿城区新落成的心语心愿阅读中心暨岳晓东博士心理工作室内,一个个书香赋能情绪管理的案例不断生成。
该中心以“阅读+心理”的创新模式,为基层文化服务注入新活力。这场跨界融合不仅是空间功能的叠加,更是一场关于心灵疗愈与社会治理的深度探索。
以书为媒,解码心灵密码
作为鹿城区的人文新地标,心语心愿阅读中心在五马街道壬子大厦A幢2楼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心理文化综合体。这里突破了传统阅读空间的边界,将知识获取与心理疗愈创新性融合,打造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第三空间。
心语心愿阅读中心一角
步入320平方米的沉浸式疗愈空间,原木色系的阅读区域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刻板印象:环形阅读区的弧形沙发与绿植相映成趣,心理疗愈室的沙盘与艺术装置相得益彰,阶梯书墙间的懒人沙发与智能阅读灯巧妙组合,营造出“书房+会客厅”的复合式体验场景。
中心藏书突破了专业边界,构建心理学与人文关怀交织的知识生态:这里既有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博士岳晓东的专业典藏,也有“家庭关系疗愈”的主题专架,精选亲子沟通指南、教育学前沿著作及文学经典,形成从心理疏导到人文滋养的完整阅读链。
“我们通过心理专家轮值方式,推动专业心理技术向基层文化阵地渗透,引导居民根据心理状态和需求选择书籍,从而帮助消除负面情绪,让更多居民找到心灵的港湾。”鹿城宣传部副部长朱丽华告诉记者,阅读中心除了联动岳晓东博士外,还邀请了温州市各心理公益协会代表张海音、黄国胜、陈俏菁等20余位专家,建立了“阅读+心理”的融合工作机制,“每天都有心理专家值班,并向覆盖全区的左邻右舍社群发布值班信息以及读书会等各类活动主题”。
从“独白”到“对话”的文化治理
“总是克制不了刷手机,晚上没办法早睡。”“近期工作很不顺心,感到非常受挫。”“孩子不愿上学。”连日来,心语心愿阅读中心不断接到求助。
中心的主理心理专家陈俏菁指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孤独感与心理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语心愿阅读中心引入岳晓东博士研发的PE积极情绪卡牌等工具,借助卡牌识别情绪状态,并常态化举办读书会,将心理学技术嵌入阅读场景。比如,当我们处于悲伤的情绪中时,阅读一本充满希望和勇气的书籍,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从而缓解悲伤的情绪;当我们感到愤怒时,阅读一些关于宽容和理解的书籍,能帮助我们平息怒火,学会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
“以前总焦虑该读什么‘正确’的书,现在明白了,真正治愈人的不是书架的高度,而是翻书时照见自己的那个瞬间。”一名参与读书会的职场女性如此感叹说。
“阅读是心灵的镜像,心理学则是解读镜像的钥匙。二者结合,既降低了心理咨询的门槛,又赋予了阅读更深的情感价值。”岳晓东说。历史书籍让我们了解过去,从古人的智慧和教训中汲取力量;哲学书籍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励志书籍则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岳晓东博士指出,将国际前沿的心理学理念本土化,让“情绪管理”从专业术语变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技能。这种以文化空间为载体的心理服务,不仅缓解了个体焦虑,更通过群体互动重塑了社区精神共同体,实现了从“文化独白”到“心灵对话”的治理升级。
让“疗愈型阅读”照见更多可能
眼下,心语心愿阅读中心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手段延伸服务边界: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让疗愈突破时空限制;联合社区、学校开设“阅读心理课”,将经典文本转化为青少年抗逆力培养素材。
很多居民通过线上咨询后,再专程赶来心语心愿阅读中心参加线下疗愈。事实上,心语心愿阅读中心不仅以阅读构筑精神港湾,更构建起多维艺术疗愈矩阵——瑜伽、绘画、舞蹈等不同形式的疗愈艺术环绕着阅读核心,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疗愈方式,合力编织积极向上社会正能量。
“我们希望在鹿城的探索,能向全国更多城市复制。”岳晓东表示。这场始于阅读的变革,终将书写更多关于心灵共鸣的篇章。
作者:戚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