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连城城乡间,21家“冠豸书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十四五”期间,连城以“一馆带N屋”模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书屋嵌入城乡脉络,其中11家扎根乡村,年服务读者超28万人次、开展文化活动百余场,让“15分钟阅读圈”覆盖全县70%居民,为践行六个“共富”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浓厚书香。

精准建屋:把书房安在群众需求上
“以前孩子放学玩手机,现在泡书屋,作文水平都提高了!”10月30日,走进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的中堡村书屋,姑田镇村民的由衷感慨,道出冠豸书屋选址的用心。该书屋地处中小学、幼儿园交汇处,步行5分钟可达,成了儿童的“书香乐园”。
连城将书屋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遵循“贴近农民、毗邻学校、交通便利”原则推进建设。各乡村书屋精准配置农业技术、科普知识等实用书籍,中堡村书屋专设“农业技术角”,《蔬菜病虫害防治》等书籍被翻卷了边,成了农民致富的“科普加油站”。
书屋还坚持“一书屋一特色”,中式古典风适配国学讲座、清新活泼风适合儿童阅读,更获福建省图书馆支持,年增图书2万册以上,总藏书达37.12万册。创新“图书漂流计划”让图书在各分馆流转,通过智慧借阅系统实现通借通还,让静态藏书变成“活水”,满足群众多元阅读需求。
智慧管屋:让服务暖到群众心坎里
“县城借的书,村里就能还,太方便了!”宣和镇学生吴同学的点赞,源于书屋的智慧化改革。2019年前,借书需押金、用传统借书证,程序繁琐;如今,连城引入一体化智慧借阅系统,用社保卡替代借书证,实现免押金、城乡通借通还,2024年图书外借量达16万册次,新增读者2000余人。
针对点多面广的管理难题,书屋探索“监控监管+人员巡查+志愿者服务”的无人值守模式,还为老人、学生优化门禁,打造“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中高考期间,莲芯分馆提前至早8点开放、中午不闭馆,提供空调、矿泉水、风油精等服务,成了备考学子的“暖心驿站”;日常周末及节假日,书屋延长开放至晚9点,周开放时长超72小时。
连城还开展馆员业务培训,招募志愿者辅助运营,设立“劳动者港湾”,让书屋既“智慧”又“温暖”。
多元用屋:让书香驱动乡村振兴
近日,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的梨园书屋,一场“四大名著奇境闯关记”吸引300余组家庭参与,孩子在沉浸式体验中爱上古典名著。这是连城用活书屋的缩影——书屋联合学校、非遗保护中心等,打造《绘本故事汇》《书屋有约》等品牌活动,已举办200多期绘本阅读、乡贤访谈、朗诵辅导等活动,并开展50多场“非遗进书屋”活动,展演客家十番音乐、连史纸制作等技艺。
书屋更成了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各乡镇书屋的“农业技术角”,为农民提供“五新技术”支持。新泉镇的张大哥靠书屋的百香果种植技术,种了100多亩果园,年收入几十万元,还带动40余名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