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亲历中国考古
作者:樊锦诗 袁仲一 傅举有 等
本丛书(全八册)介绍20世纪中国重要的几大考古发现,包括曾侯乙墓、满城汉墓、西汉南越王墓、马王堆汉墓、秦兵马俑、法门寺地宫、敦煌石窟、楼兰和尼雅。丛书的作者多数亲临考古发掘现场,主持或参与文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展览等工作,取得了令学界瞩目和认可的成就。他们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文明重现天日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以及出土文物对于文明存续和学术研究的重大意义。
食日谈 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作者:李昕升
本书讲述了关于植物和食物的中国故事,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本土食物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外国食物的传入与扩散。本书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严肃性与趣味性。让读者收获关于古代植物和食物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深刻体认到饮食背后的精神意涵和文化价值。
自古繁华:人文百态与大国气派
作者:北京日报社理论部 主编
本书聚焦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通过“文脉”“世相”“丝路”“远播”“京韵”五个篇章,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娓娓道来。
国史新论
作者:钱穆
本书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剖析。
观潮——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
作者:姜军
本书是浙江潮新闻品牌栏目“读端”系列书籍出版计划的开篇之作,源自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的一个“小目标”——即在潮新闻上线百日内写完百篇推文。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
作者:陈先达
本书以学术随笔的形式,回应了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新议题新现象。
简明黄河史
作者:辛德勇
本书从黄河溯源问题写起,系统梳理了历代文献中记录的河道变迁与水患情况,简明扼要勾勒了中国古代认识、开发、利用黄河的历史脉络,深入探讨了黄河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月亮的人文史: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作者:黄兴涛、代聪等
本书从社会和文化双向互动的角度,考察了近代以来人们对月亮的新知认识、想象隐喻、话语言说以及感知书写,从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人文发展和历史变迁。
  1. 1
/ 1